引言:实盘配资app靠谱吗
“ 同宇新材IPO进程波折不断,业绩成长性不足、研发创新滞后,更有实控人好友赠资谜团待解,其上市之路迷雾重重。”
——
/ 作者:小鲸 / 「 财鲸眼 」
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同宇新材的 IPO 进程宛如一场备受瞩目的大戏,然而,这出戏却充满了悬念与波折。
成长之殇:营收复合增长率长期为负,增长前路迷茫
同宇新材,这家成立于2015年12月23日,专注于电子树脂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自踏上IPO征程便吸引了无数目光。2023年4月7日创业板成功过会后,却陷入了两年的漫长等待,直至4月14日才获准提交注册。从2022年6月28日递表算起,这一路已历经33个月零17天。
图片
图片来源:深交所官网
与同期递表企业相比,同宇新材的上市步伐显得尤为迟缓。长联科技和六九一二分别在2024年5月11日和7月23日顺利拿到批文,并于当年9月30日和10月24日成功上市,且上市首日涨幅惊人。而同宇新材虽获准提交注册,但其业绩表现却令人担忧。
在财务数据上,同宇新材近三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和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均呈现负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0.64%,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3.12%。2024年和2023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下滑了12.06%和14.16%。尽管2025年1-3月预计营收增长25.60%,但扣非净利润却同比下降1.00%。这种盈利能力持续下滑、成长性明显不足的情况,与创业板所强调的成长性首重属性背道而驰,使其上市之路充满变数。
图片
图片来源:同宇新材招股书
深交所对其业绩下滑风险极为关注,在前期的两轮问询、一轮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以及上会现场,连续四次对其业绩下滑风险进行追问。这充分显示出监管层对同宇新材成长性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同宇新材在这方面面临的巨大压力。
四大客户助力业绩回暖背后,隐忧犹存
同宇新材此番能获准提交注册,其主要客户在 2024 年的业绩回暖功不可没。招股书显示,南亚新材、华正新材、建滔集团、生益科技这四大客户在 2021 年至 2024 年间,总计分别为同宇新材贡献了66.3%、71.33%、68.13%、60.1%的营收,其业绩变化对同宇新材影响深远。
图片
图片来源:同宇新材招股书
南亚新材作为同宇新材的第一大客户,自 2022 年营收贡献达到峰值后一路走低,2023 年和 2024 年分别同比下滑 36.38% 和 15.48%。但好在 2024 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其当期实现营收增长 12.70%,扣非净利润成功扭亏为盈。华正新材、建滔集团和生益科技在 2024 年的业绩也均有改善,分别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增长。
为维护客户关系,同宇新材在主要产品单价上作出了大幅让步,持续下降了三年。在此措施下,除高溴环氧树脂产品外,MDI 改性环氧树脂等四大产品销量在 2024 年均出现大幅增长。数据显示,继2022年主营产品平均单价同比下降了11.25%后,2023年主营产品的平均单价更是同比下降了29.62%,到了2024年虽然依然在下降,不过降幅收窄至-8.53%。然而,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也存在隐患。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若单价持续下调,同宇新材未来盈利空间恐将进一步压缩,业绩仍有下滑风险。
图片
图片来源:同宇新材招股书
创新性存疑:研发费用率持续六年低于同行且长期不足3%
在创新性方面,同宇新材也饱受质疑。公司虽在招股书中罗列了一系列奖项,声称具有较强研发实力,但从研发费用率来看,却与同行存在较大差距。
2019 年至 2024 年的六年中,同宇新材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34%、2.06%、1.34%、1.25%、2.17%、2.27%,长期不足 3%,且持续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研发费用率。同宇新材将此归因于主营业务突出、产品应用领域和主要客户集中、研发成果转化率较高以及产能紧张不具备大规模中试条件等。
图片
图片来源:同宇新材招股书
但如此低的研发费用率,引发了外界对其竞争力的质疑。深交所多次对其创新性及研发投入与产品结构、技术先进性的匹配性进行追问。此外,2021 年和 2022 年研发费用的异常增长,也引起了监管层对研发费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质疑。同宇新材虽号称打破了外资台资在高性能电子树脂领域的垄断,但其研发费用率远低于同行均值的现实,使其创新性难以得到广泛认可。
实控人好友赠资千万谜团:慷慨背后,动机成谜
在同宇新材的股权结构中,有一个关键人物 ——纪仲林,他的出现引发了诸多疑问。纪仲林发行前持有公司360.00万股,持股比例为 12%,是第三大股东。
同宇新材前身同宇有限 2015 年设立时,纪仲林认缴出资 360 万元,占注册资本的 12%。而张驰与苏世国等人设立的持股平台认缴出资 2640 万元,占注册资本的 88%。但张驰及苏世国共同以个人资金出资仅 1400 万元,剩余 1240 万元由纪仲林以现金赠与的形式代其他股东出资。这意味着纪仲林直接或间接向同宇有限出资了 1600 万元,占比超过 53.33%。
令人不解的是,作为公司创立时最大出资人,纪仲林却让出了实际控制人的位置。回复函称,纪仲林和公司实际控制人张驰为四川大学的校友以及多年的朋友。然而,在商言商,纪仲林如此慷慨的行为背后,动机令人费解。
此外,2022 年 10 月,首轮审核问询函发出后,纪仲林补充承诺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锁定期延长至公司股票上市后 3 年,与实际控制人执行同样标准,而公司早期创始人邓凯华、章星承诺的锁定期仅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 12 个月。这种差异进一步引发了深交所对是否存在委托持股或其他利益安排、是否存在规避实际控制人认定或承诺履行情形的质疑。
同宇新材的 IPO 之路可谓荆棘丛生,成长失速、创新不足以及股东赠资谜团等问题,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影响着其上市的命运。在资本市场日益注重企业质量和规范的当下,同宇新材能否成功化解这些难题,顺利拿到批文,我们将持续关注。
(注意:文中观点及数据主要来自公司招股书。)
图片
尾声:
“ 同宇新材若想在资本市场成功立足,需全力化解成长、创新与股权等难题实盘配资app靠谱吗,未来其能否成功突围,获取批文,资本市场正拭目以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十大正规配资平台_正规配资十大排名_配资平台十大排行榜观点